新闻中心
没有明确的职业上升通道?数据分析师,一个薪资被严重高估的职业
转载/职场旋风,作者:Meng,本文仅作分享交流使用,如有侵权,可联系后台删除!
Meng先生 Pointer一枚 某外企数字化项目负责人,曾担任某互联网商业分析经理、知名咨询公司咨询顾问。
前段时间听完小数点数字化咨询顾问的直播分享之后,十分感慨,只是手上工作有些忙,所以过年期间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想法,看看有没有可能发出来。Ray说支持Pointer敢说真话。我这篇文章可能会对小数点招生业务有影响,但是Ray看完却觉得可以发出,这点是让我很惊讶的。
作为在互联网和咨询都工作过的人,我一直觉得互联网的人才价格是偏贵的(这可能和互联网以前一直在风口上有关)。同样水平的人,如果在咨询公司的分析师能拿20万,那在互联网公司至少能拿40万。
那些互联网的土著(指的是一毕业就进入互联网的)数据分析师,水平能在互联网拿40-50万的,可能到咨询公司去价格不会超过30万。
我知道自己如果这么说,估计会被所有互联网的数据分析师喷了,但是我真的是希望給互联网的分析师们一个警醒:那就是你们要认清一个现实,互联网的数据分析师真的是被严重高估的职业,因为过去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的热钱涌入,才给你们带来如此高的薪资。
你的职能依托于互联网先进的数据基建,你的工作被高度精细化,你只要会写SQL就能拿个20万,你会一些商业分析方法就能拿个30万,你懂点增长和推荐就能拿个40万。
而这些技能本身只需要花三四个月就能掌握的,并且你所谓的懂业务,实际上只是管中窥豹的一小部分,整个商业模式、经营模式、甚至价值链你都不一定能搞明白,甚至你从没想过搞明白过。
像这样的数据分析师,你们迟早是要被淘汰的。我还在互联网的同事告诉我,在全行业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各大公司都在加强数据产品能力建设,赋能业务人员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而公司也集中淘汰那种基础型的数据分析师,就算招聘也会找那种懂分析、懂技术还更理解业务的综合型分析师。
在我听了两位pointer咨询顾问的直播分享后,从他们谈吐中,发现他们的整个表达、思维、逻辑、见解、行业洞察都是远超互联网土著型分析师的,甚至是直接碾压的状态。
这里真的不是踩一捧一,我会发现,很多互联网的数据分析师是真的“德不配位”,靠着互联网红利,不断跳槽才有的高薪,而这高薪能拿多久呢?
我相信拿不了多久,毕竟裸泳迟早会被人发现的。
所以现在很多数据分析师很焦虑,他们焦虑的点是因为他们也知道手上的薪资是有泡沫的,也明白自己的三脚猫功夫支撑不了多久,很快就会被功能更强的数据产品,或者更年轻更专业的科班生取代。
我去年跟一位互联网职级差不多是P7(非阿里)的数据分析师朋友呆过一周,他年薪80万左右。而我是具体看过他每日的工作内容以及汇报材料的,说句实话,就这样的活,咨询、券商的分析师应届生信手拈来,报告甚至可以做得更加漂亮全面,而他们可能收入仅有20-30万。
所以我就很诚恳地和他说:你觉得你这80万拿得心安吗?
他也无奈的摇了摇头:不心安啊,还是互联网红利时候谈下的薪资,现在我们这个岗位都不招人了,也不知道能拿多久吧,哎....
原来他自己内心也知道的。
说实话,数据分析师本身不产生业务营收价值,拿这么高的薪资是不合理的。
市场一定会重新洗牌,这个时候一定会有一波数据分析师面临失业、降薪、被取代。
这些观点注定是要被骂的,但是我还是想说点实话。
1、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传统企业业务增速都在降缓,甚至还在萎缩,未来不再有那么多取数需求,以前需要四五个数据分析师来应对业务部门的业务需求,现在整合下,一个人就够了;
2、业务逐渐平稳,不需要那么多数据分析师做分析,业务也能经营下去,并且也不会太差。有了数据分析师,也不会更好;
3、数据分析岗位已经供大于求了,招聘条件逐年苛刻。35岁危机失业的人群不一定只是程序员,也可能是数据分析师。数据分析师会中年失业我个人觉得是必然,这个工种因为壁垒不高,薪资性价比不错,有太多年轻人前赴后继的加入,老人只会慢慢被挤压淘汰;
4、数据分析师根本没有明确的职业上升通道,做到最后就是开展副业教大家入门数据分析;
5、十几年前曾经的财务会计岗位有多热门,现在就有多惨,数据分析师也会步这一条后路。
其实数据分析就是一个技能,像英语、Excel、PPT一样,在快速发展阶段可以当成专业来做,但绝不能作为一生的工作,做了超五年就应该开始思考跳出数据分析这个圈子,结合自己在业务或管理上的特长进行转型,早点规划自己新的职业路径。
最后,我反而觉得非数据分析岗位的小伙伴倒是可以学点分析知识,我相信市场+分析、医药+分析、广告+分析、运营+分析、项目管理+分析、销售+分析等,专业的行业经验+分析技能才是未来。
END
Ray写在文末的话:
刚刚看到这篇投稿时,我觉得语气和内容都有些激进了,尝试与作者沟通数次,文字上改了几版,但内容上作者寸步不让。
权衡再三,我还是想把文章发出来。一方面,作者讲的是事实;另一方面,也符合我立志在小数点内建立“能说,敢说,可以说”的社群文化。
所以,希望读者们可以以一种包容并序的态度来阅读这篇文章,从中找到自己可以借鉴和学习的部分。
最后,给大家分享个数据分析都在用的工具,能让报告做得更加漂亮全面,直接看部分效果,领取方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