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连锁超市经营情况报告(2022)》显示 超市定位细化 模式创新迭代持续推进(连锁超市经营方案)

2023-11-04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本报记者 王小萱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日前发布的《连锁超市经营情况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由于疫情延续及叠加外部经济影响,2021年,我国连锁超市销售表现并不乐观,但2022年上半年销售有所改善,近七成样本企业销售同比2020年下降,近三成企业销售同比增长。增长0%—10%的企业,以30亿元—100亿元企业为主;增长10%以上的企业以30亿元以下的企业为主。2021年门店数依然增长,2022上半年开店速度放缓;2021年行业盈利下降,但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有所改善;同店可比销售为负,但线上销售快速增长。

上市超市企业实现盈利

《报告》基于2021年超市业态的发展情况,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研数据,从企业层面和门店层面对超市经营的关键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从企业销售规模、门店规模、企业总部所在区域、超市细分业态四个维度计算行业平均值,为超市企业提供经营指标对标基准。超市细分业态数据首次按照业态从企业数据中拆分出来,相对以往口径更为准确。

2021年Top100超市企业销售规模为9076亿元,同口径同比下降2.6%。对比2020年超市Top100企业,销售规模下降604亿元,下降6.2个百分点。

  2021年是疫情爆发的第二年,受2020年高基数影响,大部分超市销售同比下降。2021年,在超市企业面临经营、疫情管控等多重压力下,销售累计增长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

2022年前三季度,限额以上超市销售持续改善,零售额累计增速从2月的3%增至6月阶段高值4.2%,七八月略下降为4.1%,进入四季度,增速略有下降,11月为3.1%。相比其他零售业态,超市表现最为平稳。

2022年上半年上市超市企业营收好于2021年及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并实现盈利。

从上市超市企业的表现看,2022年上半年上市超市企业营收好于2021年及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并实现盈利。进入三季度,营收依然延续上半年增长趋势,盈利转为亏损,但比2021年同期收窄。

 2021年门店数依然增长,2022年上半年开店速度放缓《报告》分析,2021年Top100超市企业门店总数28502个,同比增长2.9%。门店数净增加795个,门店增速明显低于2019年(6.6%)和2020年(7.4%)。门店数增加最多的是生鲜超市钱大妈和折扣超市好特卖,合计净增加783个门店,其他企业的合计净增门店数仅12个。2022年上半年,上市超市企业开店速度放缓。截至2022年上半年,9家上市企业共净增门店45个。其中,便利店净增69个,超市门店净减少22个。

2021年行业盈利下降,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有所改善 七成企业净利润同比2020年下降,比销售额下降的企业多5.1个百分点。两成企业净利润同比上升。净利润持平及正增长的企业中,82.0%是销售规模百亿元以下企业。

样本超市2021年整体平均毛利率稳定在18.2%,和2020年持平。平均净利润率下降明显,从2020年的1.9%下降到0.6%。

2021年,上市超市企业永辉、家家悦、人人乐、华联综超、中百集团、联华超市等几家头部公司都出现亏损,行业盈利水平大幅下降。2022年上半年,上市超市公司盈利状况有所改善,合计净利润为4671万元,优于2021年同期水平。进入三季度,盈利转为亏损,但比2021年同期收窄。上市超市企业费用率持续增长。费用包含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2021年同店可比销售为负,细分业态分化2021年,超市企业同店可比销售整体下降,大型超市下降相对最少,为-3.4%,社区超市下降最多,为-8.0%。从总部所分布的城市级别看,一线到四线城市,同店可比数据下降由多到少,体现出经济在不同行政级别城市传导的延迟性与敏感性。

2021年整体网络零售增速放缓,实体超市线上销售快速增长2021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10.8万亿元,占商品零售总额的4.5%。截至2022年上半年,这一比例上升为25.9%,但依然低于2020年27.7%的比例。随着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率的放缓,线上线下的分销占比将渐趋均衡。

从天猫双十一的销售额同比增幅看,2021年首次出现增幅低于10%;京东双十一销售增幅亦出现回落,由2020年的32.83%降至2021年的28.58%左右。2022年双十一收官,各大平台不再公布具体的GMV数据和增长数据,开始将宣传重点转为消费亮点介绍。

细分业态 聚焦目标顾客

面临疫情、食品价格上涨、招工难等影响,在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促进下,超市企业努力克服经营困难,通过多品牌、多细分业态、多门店类型、多渠道的发展模式,聚焦目标顾客,探索发展最优解。近两年会员店和折扣店发展较好,超市企业也逐步尝试进入。

全渠道融合逐步深入,实体超市企业线上销售占比持续提升,数字化技术投入增加,数字会员快速成长,线下线上客单价差距缩小,线上渠道运营模式也日渐细分。线上业务实现盈利成为企业面临的现实挑战。

为从源头提升经营效率,强化竞争优势,超市企业优化采购渠道,在国内和海外建设直采基地或直接采购,将业务延伸至产业链的最前端。强化特色商品、自有品牌商品建设,打造IP联名新品;搭建以自有品牌商品为主的特色商品矩阵,打造柔性自有品牌。

  针对愈加分化的消费需求、更加多元的消费渠道,实体超市企业通过多品牌、多细分业态、多门店类型、多渠道的发展模式,聚焦目标顾客。

社区生鲜超市也瞄准不同客层,细分市场,细化店型分类。除了细化品牌定位,超市企业还尝试会员店、折扣店、复合店等新模式。永辉、家家悦、物美、华冠等纷纷尝试会员店和折扣店。京东七鲜超市和MUJI携手打造生鲜复合店,探索“饮食提案型”超市。

作为新零售代表的盒马鲜生,也先后试水了“盒马小站”“盒马mini”“盒马菜市”“盒马F2”等多种门店模式,在不断迭代试错后,如今保留了“盒马鲜生”“盒马X会员店”“盒马邻里”“盒马生鲜奥莱”四类门店模式。

会员店加速发展,超市企业尝试入局,2020年起会员店加速发展。Costco中国首店的成功以及山姆会员店的良好表现,让超市企业认识到会员店模式的发展潜力。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主要品牌会员店既存门店27家,2020年33家,2021年123家,2022年预计189家。除去采用预估数据的永辉,会员店门店数从2020年至2022年,每年分别新增6家、37家、9家。

社区商业打造美好幸福生活

  在政府推出建设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相关政策,发挥生活圈便民、利民、惠民作用的背景下,社区超市、生鲜店、水果店等众多便民生鲜零售店获得快速发展,生鲜商品的占比也进一步提升。

《报告》显示,在钱大妈、百果园、洪九果品、鲜丰水果获得多轮融资并走上IPO之路时,潜力品牌继续获得融资,不断迭代门店模型,提高市占密度;美团、拼多多、阿里、京东纷纷进入社区商业领域开拓新的增长机会。就连房产中介北京链家置地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也通过设立社区精选便利店,提升服务社区的能力。链家还与美团、拼多多合作,门店接入社区团购业务。围绕社区场景开展的各类业务成为众多零售企业触达消费者的必争之地。从具体经营数据看,社区超市人效有所提升,客单价有所上升,库存周转天数缩短,表现出较为乐观的结果。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