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国连续5年,减少军品出口,斗争形势越严峻,越要做好弹药储备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近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军品对外出口量,从2018年到2022年已经连续5年下降,总计减少了近四分之一。外电分析认为,中国武器外销量降低的一个主要因素,可能是在国际斗争形势越来越严峻之际,为解放军的自身需求做好弹药储备。

(中国周边斗争形势越严峻,就越要早做弹药储备)
《南华早报》对这份报告进行了梳理,对比最近两个5年期间的数据。结果显示,与2013至2017年相比,中国在2018-2022年的军品出口下降了23%,占全球军品出口的总体份额,从6.3%下降至5.2%。
在此期间,中国向46个国家交付了武器装备,其中有54%出口到了巴基斯坦,巴方武器进口有四分之三来自中国。孟加拉国和塞尔维亚紧随其后,分别占中国军品出口的12%和4.5%。
另外,中国是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非洲的第三大武器供应国,占非洲市场份额的9.8%。在此基础上,即便中国在最近5年间出口量下降,仍然超过德国,成为继美、俄、法之后,世界第4大主要军品出口国。美国则以占全球份额的40%继续高居榜首。

(有西方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军品出口下降,可能是为解放军储备弹药)
在军品进口方面,与2013年至2017年相比,中国近5年进口规模增长了4.1%。其中,俄罗斯仍然是我们的最大军品供应国,占进口总量的83%,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航空发动机。法国和乌克兰分列我国的第二和第三大供应国,而从乌克兰进口的装备中,舰用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是主要军品。从全球进口市场来看,中国是继印度、沙特、卡塔尔、澳大利亚之后的第五大军品进口国。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从2018年到2022年连续5年减少武器装备和弹药等军品的出口,而且出口量下降了四分之一之多,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其中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因为受到疫情影响,各个行业都出现了生产延迟的情况,导致生产效率降低。同时,国际物流运输也受到波及,再加上需求降低,产供链和出口都因为国际大环境变化而变化了,国际军售市场也未能幸免。所以,我国的军品出口量也有所下降。

(俄乌冲突中的弹药消耗量极大,整个北约都在为乌克兰提供武器)
因为国际地缘形势越来越严峻,俄乌冲突爆发后,世界面临前所罕见的大变局。因此我们也必须未雨绸缪,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维护我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做好军事斗争的准备。俄军在特别军事行动期间,就不断出现军需品储备不足的严重情况。而且这种不足不仅仅是一两件装备,而是成体系的。包括各种先进的主战坦克、远程火箭炮、无人机、精确制导武器、防空系统、情报指挥系统和卫星等等。
这些武器装备的短缺,一方面是战前准备不充分,导致出现战损时无法快速补充。另一方面是因为西方的制裁,一些关键零部件的进口受限所致。所以,我们在军品的销售方面,采取“出口转内需”的策略,也是十分必要的。要保证在紧急情况下有足够的储备,避免受到类似禁运的影响。

(美国与菲律宾军队举行“盾牌”军演,想要借机增加在南海的军事存在)
当前,我国的周边斗争形势严峻,主要有三大方向面临不确定性。首先是台海方向,美国自佩洛西窜访事件后,不断举行军演,持续进行挑衅和施压。就在本月初,拜登政府批准了包括F-16战机配套导弹在内的最新军售案。台地区防务部门近日还表示,正与美方研究存放美军弹药储备一事。
其次是南海方向,美国利用与菲律宾达成军事协议,获得更多军事基地的使用权,目前正在与菲律宾军队举行“盾牌”联合军演,以此来扰乱地区局势。
再次是半岛方向,美国联合韩国开启了“自由之盾”联合军演,核动力航母及核潜艇也将参演,导致半岛局势进一步升温。另外,拜登政府默许日本岸田政府突破和平宪法限制,以针对中国为目的扩张军备。
我们周边的斗争形势越严峻,就越要提早做好弹药储备这个战略性工作。美国不断向台当局出售武器,日本要购买美军的战斧巡航导弹,韩国近日也宣布增购20架F-35A战机。这些武器装备在未来可能爆发的冲突中,都将是解放军要面对的主要威胁。那么就需要我们更加关注国内的需求,并为此相应调整对外军售计划。

(美国向将台岛当成东亚地区的弹药储备库)
总之,我们的周边地缘安全环境面临严峻考验,美国正在将对付俄罗斯的手段,也用到我们身上,想在中国周边也打造“战争代理人”。为了避免出现类似俄罗斯那样的困境,就必须时刻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分析人士最后还表示,从中国军品的进口数据来看,我们目前的最大短板,仍然是军用航空发动机,这也是我们需要发力的方向,避免在关键时刻被其他国家或阵营卡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