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年52个周末,你会和孩子一起做哪些“重要的小事”?孩子的这些爱好,请你一定要支持TA(和孩子一起做个假期计划我们觉得)
编辑丨Vivi 视觉丨Hanty
苏联卓越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取决于他能自主掌握的时间有多少。”这句话真的说到了点子上。
一年大约有52 个周末,你会和孩子一起做哪些“重要的小事”?这份闲暇应该如何高质量利用?
最近我读到几位家长分享的亲子时光,今天想分享给大家,读完你一定能从中有所收获。
我相信,闲暇教育首先是一种感性的渗透,是通过触摸、观察、体验和感受事物来进行慢养,在量的积累中等待质的变化。

1
发现自然之美
体验亲手培育的快乐
上海的全职妈妈@茶茶说道这两年,和读小学的儿子可爱多一起发现了很多自然之美。
挑战在家饲养凤蝶幼虫,观察虫卵→幼虫→成虫→蛹→蝴蝶的蜕变过程;观察掉落在地上的蝉,原来雌蝉和雄蝉身体结构大不相同;
给一群在车辙印里的小蝌蚪送水20多天,然后观察它们从黑芝麻大小的小蝌蚪蜕变成迷你的幼蛙;
发现瓢虫蛹、天牛、斜纹天蛾幼虫、蓑蛾蛹、螳螂卵囊、豆娘等;
亲眼见证螳螂镰刀手的威力——看它如何快速捕食蝗虫;
……


还会去近距离接触身边的小花小草、果树结的果实,通过看、闻、摸等多重形式去发现它们的美丽。抽空了,还会在家种一种菌菇和植物,体验亲手培育的快乐!

为了给孩子看到更精彩的世界,玩出更多花样,近期这位妈妈又给可爱多购入了一些植物科普读物,希望可爱多在探索花花草草的同时,还能了解它们的名字和背后的故事。
用书本和生活充实着孩子,同时实践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也培养了孩子的生存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动物、昆虫、植物、菌菇的各阶段变化,只有留心观察才能发现。
2
孩子迷上坐地铁
生活即教育
一位坐标四川成都的妈妈@小尾巴狼,她家女儿小豆丁从2018年上幼儿园开始,就迷上了坐地铁。
直到现在小豆丁依旧对地铁相关的事乐此不疲,她们家的故事让我看到了地铁教育的新高度。▼
小豆丁2-3岁的时候,主要是观察:哪个站上下的人比较多?地铁在哪一站两侧门都会打开?哪几站是换乘大站?上中班以后,在观察统计的基础上,再分析原因:
为什么华西坝人流量大?——因为这里有全四川最好的医院群:华西医院、华西附二院、华西口腔医院、四川大学华西校区。
为什么天府广场两侧车门都会开?——因为这一站是换乘站,人流量太大了,所以先开一侧出,再开一侧进。
亲子间还会进行一些有趣的小推理:
车厢里穿校服的哥哥姐姐可能是哪个学校的?——我们会根据地铁线路来推理,最后绕过去看他们的校服确认。
周末的3号线小朋友超级多?——3号线是到动物园的,这些小朋友很可能是去动物园玩的。
小豆丁5岁后,就开始自己学着认地铁线路图。
豆丁妈还帮小豆丁向成都地铁君问过问题:为什么地铁到站时车门能刚好对准屏蔽门?

没想到真的得到了地铁君的回复,根据回答小豆丁特意去观察了列车的ATO系统(列车自动驾驶系统),以及CBTC系统(列车自动控制系统),一般轨道上会有应答器,只有列车对标对准且在误差范围内才会有列车开门允许信号。

后来了解的地铁知识多了,小豆丁便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做最优路线规划时,是选择距离短、乘坐站数少的,还是换成次数最少的?
孩子自己想出的办法:
地铁每走一站是3分钟,如果换乘在3分钟以内,就选第二条总站数少的线路;如果换乘时间超过了3分钟,就选第一条换乘次数少的线路。最后我们一起去验证,发现换乘如果跑着去的话,只需要2分钟,但等下一趟地铁的时间也是2分钟。所以大概率的情况下,第一条线路时间最短。
一些比较特别的轨道交通,比如机场专线、建在轻轨上的地铁、无人驾驶的地线,也在小豆丁的打卡范围内。
在小豆丁家,地理学是进行通识教育的主干学科,关于城市地理的启蒙,地铁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工具。
某次在看地铁规划图时小豆丁发现,主城区的东边将要修一大片地铁。父母一起研究了好久,终于能解答小豆丁这个问题了:成都的东边有一个山脉——平均海拔几百米、20千米长、10千米宽的龙泉山脉,把成都平原切成两块。成都近年的发展策略中有一条“东进”,核心是翻过龙泉山,把“两山夹一城”变为“一山连两翼”。龙泉山成立了东部新区,要把人口往东部新区引流过去,所以地铁作为配套设施新修了好几条线。

了解这个背景后,有天小豆丁看到“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新闻后,马上就看懂了——“妈妈你看,成都果然要往东走,去找重庆交朋友!”
看完小豆丁的故事,我想到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生活即教育。
这些平常的事都是引导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机。这些大人看起来“无聊又没有意义的事”,对内心充满着好奇和骚动的小朋友来说,他们纵使满头大汗,也义无反顾地想要去探索、闯荡和尝试……
3
陪孩子实现每一个小愿望
就是最重要的小事
来自上海的妈妈@小小小笼包,家里的儿子可乐是个小车迷,喜欢一切跟车相关的东西。妈妈给可乐买了不少有关车车的绘本,还带着他去体验了不少交通工具。
去黄浦江坐轮渡,欣赏了两岸的江景和波光粼粼的江面;
去东方明珠脚下和人民广场坐双层巴士,敞篷的和非敞篷的都体验了一遍,享受了从高处俯瞰马路的感觉;
去坐了地铁,在无人驾驶的地铁第一节车厢,可以清楚地看到铁轨的样子;
专程开车去了很远的汽车博物馆,那里有各式各样的古董车;
……


有次可乐在看绘本《车子大发现》的时候,指着书中的有轨电车说:“妈妈,我们下次去坐有轨电车吧!”

妈妈当然是全力支持儿子的爱好。虽然现在上海的有轨电车已经不多了,好在还是能坐到的。妈妈做好攻略:坐地铁9号线到松江体育中心站或松江大学城站,就能直接换乘松江有轨电车。
过去可乐一家开车去松江的时候就有见过那里的有轨电车,亮亮的橙黄色,跟可乐在书中看到的很像,慢悠悠地开在路中央,很有宫崎骏动画里的感觉。
还有坐飞机也是可乐每次看书时都会提到的小心愿,正好今年疫情已经放开,可以找个机会带可乐去体验坐飞机了。
在这位妈妈看来,陪孩子实现他的每一个小愿望,就是最重要的小事。
写在最后:
要怎样才能将孩子培养成一个“有求知欲并充满安全感”的天使宝宝呢?答案就是——闲暇时光中,家庭教育的力量,充满正反馈的陪伴。
最容易做到的就是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让TA在自己喜爱的赛道上肆意奔跑。
如果你家的娃有主动想做的事情,而这个事情不是玩游戏也不是什么不良爱好的话,你应该感到高兴,请你一定要支持TA。
因为,孩子的探索行为,是TA基于兴趣的主动学习。
孩子提供“兴趣点”,家长提供“发展兴趣的资源”,顺着兴趣去拓展相关的领域。作为人类幼崽饲养员来说,“喂饱”了孩子的正当兴趣,就是个优秀的家长了!
你有什么带娃寓教于乐玩耍的分享吗?欢迎在评论区和大家分享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