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成都新津:400万条数据分析一键生成报表 基层工作人员不再当“表哥”“表姐”(成都数据分析大平台)

2023-04-3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人脸识别进小区,外来人员线上扫码报备,隔离需求提报、在线健康监测,报表一键报……”,小到居民医食住行,中到基层治理,大到城市决策,城市“智慧社区场景”的数量越多,居民美好生活的幸福感就越强。

  近日,封面新闻记者在成都新津看到,一个名为“基层报表通”的数据平台,通过“多源共享、一次填报、互联互通”,以快制快切实解决数据统计难题,让基层困扰于台账报表多的工作人员,破解了“表哥”“表姐”的难题。

  新津“基层报表通”

  让数据“跑路” 400万条数据分析一键生成报表

  新津区花源镇杨柳村,依山傍水。清澈的杨柳河穿境而过,秀美的牧马山隔河点缀,辖区有10300位居民。

  杨柳村党委书记周萍,在这里已经工作近十年。群众最需要什么,基层最想改变什么,她心里最清楚。今年6月,新津“基层报表通”上线,通过简化流程、创新路径,实现数据自动抓取、报表一键生成、任务主动提醒、工作闭环处置,周萍切身体会到,基层工作人员松绑减负了。

  “每个月上报的表格多达上百张,埋头苦干报数据、无暇入户干工作的状态是常事。”在此之前,周萍和同事每天需要花大量时间进行数据收集,进行报表制作,被自嘲为“表哥”“表姐”。

  新津区杨柳村党委书记周萍

  使用“基层报表通”后,以疫情防控工作为例,在手机上可以一键查询到该村的疫苗接种情况,并做好针对性提醒,以便社区工作人员能腾出更多时间去服务群众。如针对系统分析出的核酸漏检人员,通过事件中枢自动向基层一线人员推送提醒,基层一线人员精准督促,确保重点人员检测无遗漏。该功能实现以来,仅这项工作就每周减少基层报表耗时10个小时以上。

  封面新闻记者从新津区了解到,数据统计在战“疫”斗争中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仅新津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的常态化核酸监测数据就涉及13个部门、8个镇街,需收集24张基础信息表后人工追踪形成19张统计报表,“数据层层上报、工作负担重、电话核实信息不准、存在漏检风险”是基层抗疫工作的真实难点痛点。而通过“基层报表通”数据关联,完成400余万条数据画像分析,数据需求方只需简易选择字段,配置筛选条件,系统智能分析关联、自动抓取数据,分级审批提取,就能最终一键生成报表。

  以市民需求为核 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显现

  11月22日,《成都市智慧社区建设导则》及智慧社区综合应用平台在新津发布和上线。《导则》提出,构建融合基层治理全要素的社区数据库,建成全面服务政府、居民及社会主体的智慧社区综合应用平台,实现多级贯通、分层调度,打造服务更加便民、治理更加精细、安全更有保障、发展更有活力的智慧社区场景,使得居民享受安全、智慧、便捷、美好的未来社区生活。

  以新津区为窗口,纵观成都全市,一批智慧社区渐次成型,让群众、基层的理想家园照进现实。

  成都高新区疫情防控“居家通”场景,将已有的居民服务及高新区创新的防疫服务融合统一,社区工作人员使用社智在线综合应用平台操作,实现管理无感服务有感,防疫数据采集完成即传输至区级数据中台,实现疫情防控管理流程闭环。每个流程节点均有温馨提示短信,居民及工作人员可通过移动端和电脑端处理事项,确保工作环节无缺漏。上线累计服务高新区居家管控人员10万人,居家健康监测人员超1.5万人,全区未发生漏管失管和社区工作人员交叉感染情况。

  新都区“一码通”

  新都区在今年本土疫情中,通过在社智在线——智慧社区综合应用平台打造“新都区风险区管理服务一码通”场景,完成信息采集工作,集成数据采集和核实、志愿者报名、健康打卡、需求申报、证明开具等功能,利用数字管理有效隔离传染源,提升防控能效,服务新都区8.6万居民,处理近3000条居民诉求,实现人员更新超81万,实现人口数据净新增近9万条,新增房屋数据近4万条。

  封面新闻记者从成都市委社治委了解到,未来成都将持续从最小社区单元入手,坚持以“智慧蓉城”建设为牵引,将智慧社区作为彰显公园城市价值、承载宜居美好生活的微观场域,以基层治理为抓手,社区智慧场景为关键,以数字底座赋能为支撑,以共建共治共享为路径,立足社区的不同发展阶段,助力城市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

搜索